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交院要闻 >> 正文

【中国新闻网】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校企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日期:2018-04-16    作者:    编辑:主站内容     编号:Y18003-018审核:    来源:     点击: 334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6日电 (伍萱)近几年,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由95%提升到97%以上,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由1500元上升到3783元。2013年、2017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2013-2017年连续五年蝉联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将“混凝土”的形成机理应用于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产教协同,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对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要求不匹配,专业结构调整跟不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尤其是“需”和“求”结合不紧密,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对接不平衡不充分,出现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现象。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副校长、教授姬中英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行业协会、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对职业教育的指导过程中,相互对接不充分,没有实施共同主导,造成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不够紧密,产业与教育双向需求不匹配;二是很多专业缺乏全国统一的教学标准,即使已经开发的教学标准也大多由院校牵头制定,征求企业专家意见,行业协会参与度不高,更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不平衡不充分。三是学校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实训资源重复建设严重,相互间缺少共享机制。校企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合作关系多表现为一对一或一对多,“双主体”办学机制不完善,未能建立高效的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将混凝土的形成机理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普通混凝土是指以砂子和石子为集料,水泥为胶凝材料,经加水搅拌,凝结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人工石材”。类比混凝土的形成机理,学校和企业似“集料”,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似“胶凝材料”,经过“搅拌”,实现校企合作,产学深度融合,凝结成校会校企合作的“混凝土”,其强度、硬度增加,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本行业职业教育开展研究、咨询、指导、评价和服务,推进相关职业院校与企业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校企一体化和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行业协会作为行业整体的代表,主要职能是利用自己的整体实力对同行业的企业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促进行业发展。

通过发挥行业协会和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合力,将分散的学校、企业个体高效集聚,深度融合,有效化解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对接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改变了以往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简单、低层次的合作模式,将原来学校与企业“一对一、一对多”的合作关系,变成“多对多”四通八达的校会校企合作网络,实现了行、校、企的联动,资源的集聚与共享,信息的交流与互通。

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双会双主导、双核双枢纽”校会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的研究,并推广应用于湖北物流职教集团内13所职业院校的物流人才培养,建成国家级物流产学研基地4个、全国骨干高校立项建设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院校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该成果应用推广到省外57所职业院校和45家物流企业,为外省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水平提高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湖北省教育厅和泰国教育部职教委员会系列合作中得到宣传推广,成为“一带一路”国家物流职业教育借鉴的范本。项目组成员赴德国交流该成果,被德国萨克森州经济教育协会称赞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





上一条:我校690名学子立“汉马”功劳


下一条:【中国青年报】技能比赛成人才培养“第二课堂”

打印】 【关闭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