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周璇)11月18日下午,学校在图书馆8号会议室召开教材创新工作室成立暨优秀教材奖颁奖大会。副校长姬中英、职业教育与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王芳、优秀教材奖获奖教师代表及二级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杨海澜主持。
杨海澜处长介绍了由我校张心宇副教授等主编的《船舶辅机》教材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的情况,并宣读了校级优秀教材奖的获奖名单:梁世翔教授的《采购管理(第3版)》等三本教材获得特等奖;徐得志教授的《船舶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等四本教材获得一等奖;邓传红教授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等七本教材获得二等奖。副校长姬中英、教务处处长杨海澜为获奖教师颁奖。
副校长姬中英宣布教材创新工作室成立,聘请王芳教授为教材创新工作室主任,现场举行授牌仪式。王芳主任宣读了《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材创新工作室实施细则》,并重点解读相关奖励办法以及今后工作室的工作思路。

副校长姬中英为教材创新工作室授牌
优秀教材奖特等奖获奖代表王亚男副教授发表了获奖感言,并分享了作为国家首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研究成果,打造“校企合作,双元开发” 的立体化新形态教材的编写经验。
优秀教材奖特等奖获奖代表李自立老师从探索“三学一用”的教材编写理念、构建“校企双元、三线并行” 的体系框架、课岗融通+动态更新的内容设计、构建课岗一体的“双元”教材团队等方面分享了《采购管理》教材建设经验。
副校长姬中英对优秀教材奖获奖教师及成立教材创新工作室表示祝贺。她指出,从国家成立教材委员会,颁布《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到教育部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需抓住机遇,切实加强教材建设工作:一是守牢底线,教材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扎稳大盘,教材选用必须坚持选优、选新原则,并依据《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材管理实施细则(修订)》,严格执行教材编写和选用二级审核制度;三是做亮标志,以教材改革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培育国家规划教材和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为目标,力争编写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精品教材,服务学校各专业一线教学实践,推进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