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院要闻 >> 正文

【深度】三尺讲台展职教风采

——记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武交院团队

日期:2019-07-11    作者:    编辑:主站内容     编号:审核:    来源:     点击: 400

记者 张丽

7月3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2019年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获奖名单,高职组共244个教学团队488名教师参加竞技,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代表队派出的7支参赛队伍,全部获奖,取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的优异成绩。

看到比赛结果,教务处处长刘浩舒了一口气:经历5轮校内评审和打磨,100多天的备赛和4天全力以赴的现场比拼,各参赛队最终以沉着稳定的发挥给自己和团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既分工明确又全力配合,在团队协作中寻求发力点

艺术学院倪琼、周敏团队获得“高职理实一体”赛项一等奖,本次备赛过程,该团队经历了三种不同的赛制,准备了三门不同的课程,两次人员变更,模拟16个知识点,参加了5轮模拟赛,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谈起整个备赛过程,他们认为,参赛队不拿出十二分的默契来全力配合,很难确保万无一失。

获得高职理实一体组一等奖的倪琼、周敏团队

短短8分钟的时间,团队2人都是主讲人。1号主讲人负责教学设计解说,2号主讲人负责课堂模拟教学。现场制作环节依然为4个小时,但是内容大大增加。从以往只需要制作一个PPT变成两个,并编写教学设计部分的教案。在平时教学中,老师课下制作一个PPT就得花费3个多小时。周敏和倪琼老师倍感压力。

周敏说:“湖北省本届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改以往提前准备、单兵带课参赛的形式,采用组队(每队2人)现场盲赛进行。从重点考察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拓展为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赛制的变化,让大家很不适应。”

既要分工明确又要全力配合,使1+1>2!周敏和倪琼老师互相为对方鼓劲。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参赛课程《环艺基础训练》制作,且在讲解环节有好的表现,两位老师自接到省赛通知,每晚都在教师楼7楼的办公室加班备赛,连续半个月每晚10点多才回家。

为了提高制作速度,倪琼老师将参赛PPT反复制作了7次,最后将时间缩减为2个半小时。周敏老师再在PPT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继续完成第二个PPT,4小时内合力完成全部制作内容。

本项目比赛在6月26日和6月27日进行。两位老师沉着冷静,胸有成竹,在比赛要求的三个项目:现场制作参赛资料、现场讲解模拟教学、现场提问答辩环节配合有序,一气呵成,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倪琼、周敏团队晋级省赛

赛后回家路上,周敏从车上拿出倪琼老师细心准备的几颗糖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备赛过程中,周敏几次都有低血糖症状,有一次差点晕倒。倪琼总是会帮她备点糖果点心,以备不时之需。

    发挥各自优势,在强强联合中寻求新的突破  

获得“高职课堂讲授”赛项一等奖的张思为、史婷团队有着丰富的参赛经验,也各自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对于这次组队参赛,领导和同事都打趣说:“你们这是强强联合啊!”这无形中对她们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和要求:大家公认的“强强联合”能否有新的突破?

张思为、史婷团队设置教学情境课堂即是4S店

在平时的教学中,两个各有教学特色:史婷老师的课堂像春雨无声润物,张思为老师的课堂则如夏风拂面,热情活泼。经过多轮的模拟教学和深入探讨,两人发现,尽管双方授课表达方式不同,但相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为标准,以工作内容为学习内容”。根据这个思路,两个人合力建立了《汽车销售技巧》这门课的教学模型,将课堂变成汽车4S店,基于工作情境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学生学习的内容即是工作内容,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围绕工作任务聚焦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张思为老师说:“在整个备赛过程中,与其说是备战省赛,更不如说是教学研讨,我们互相交流教学方法,备赛的落脚点在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有过争论,有过怀疑,有过退却,但最终豁然开朗。”

在比赛前一段时间,两个人因压力太大一度陷入瓶颈,两人互相勉励,把省赛、国赛文件攥在手上反复研究、思考,最终吃透文件精神,突破瓶颈。

获得高职课堂讲授组一等奖的张思为、史婷团队

“参赛过程,大家都会关注结果,这样容易忽略过程本身,或是忘了参加比赛的初心就是教育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参赛过程,就是平时课堂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的侧面体现。”史婷老师表示。

 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在实际教学中找灵感  

一个温婉内敛,一个大方洒脱,课堂上一个循循善诱,一个幽默风趣。谌雷元、田双双老师的组合是大家眼中公认的“互补型”。据俩人戏称他们团队的组合是:一开始不被大家看好的一对,在备赛过程中慢慢擦出爱的火花并结出丰硕成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获得“高职公共基础”赛项二等奖。而思政类课程是公认教学方式和手段不好掌握,难以出彩的门类。

谌雷元、田双双团队探讨教学方式方法

备赛期间,谌雷元、田双双团队的意见和分歧是最大的,对政策的解读和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两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方式。

在准备“法治思维”这一知识点课前导预习部分,谌雷元主张案例少而精,田双双则认为多案例利于课堂教学。长久的僵持后,两人采取换位思考和角色互换的方式,假设“如果要我讲,我会怎样展开”,模拟讲解给对方听,然后综合双方的优势确定最终讲解方案。

备赛的过程就是课堂、办公室、寝室“三点一线”,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从实际教学中找灵感。俩人凌晨三四点在网上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已是常态,印象深刻的就是一个周二的中午,两个人在课程教学的结构安排上又出现了摩擦,不断磨合、商量、修正,一直到晚上六点半。谌雷元老师来不及吃晚饭,冒雨赶到教室上课。课后两人在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中继续语音交流,回到家衣服都打湿了。直到凌晨两点多,互相厘清思路才安心睡去。

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两人不光达成了共识,还探索出“一体两翼三导四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传统和现代两种教学手段,实施课前导预习、课中导学习、课后导拓展等三导教学程序,具化为闭关修炼、课堂论剑、独孤求败、融会贯通等四式教学招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思悟践一体化,完成教学目标。

具体操作中就是从高职学生的学情特色出发,与学生聊点学习、谈点爱好、说点生活,采用独特的“配方”、时尚的“包装”、精湛的“工艺”,烹饪这道属于思政课的“特色菜”,致力于打造成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独特味道。而作为烹饪思政课这道菜的大厨就是让我们的思政课可甜可咸,甜而不腻,咸而有力!

获得高职公共基础组二等奖的谌雷元、田双双团队

谌雷元老师说:“思政课有其独特性,其影响和作用是潜移默化、持续跟进的。通过备赛过程,我们不断实现教法学法的改革创新,理念理论的与时俱进,针对课程特色、学生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去磨练,以学生反馈为基点。让思想理论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学生喜欢,终身受益。”

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姬中英说:“比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全面提升学校教师素质。”





上一条:【职改行动】职教改革,我们在思考,我们在行动(之一)


下一条:【楚天都市报】高职五名校友 到同一所中职任教

打印】 【关闭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