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院要闻 >> 正文

乘势而上,绘就武交院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日期:2025-07-14    作者:    编辑:汪云凤     编号:审核:石临风    来源:     点击: 5

记者 汪云凤

7月10日,学校第四届第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不仅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振奋了精神,更在总结过去一年辉煌成就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擘画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校长周慎在会上指出:“学校始终坚持“内塑品质、外树形象”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校育人水平稳步提升,治理体系日益健全,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持续优化,产教融合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出海”成果斐然,科研能力实现扩面提质,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整体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以内涵建设为骨”,办学实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学校办学实力的提升是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的。新实训楼的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教室,日益智慧化的教学环境,都成为校园新景。课堂上,学生收获满满;课堂外,也能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技能实操的机会越来越多,企业真实项目甚至直接“搬”进了课堂。凭借在校三年的积累,无论是选择升学深造还是直接就业,学生们都能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办学综合水平的提升也体现在各大排行榜上。今年3月,学校成功入选中部地区“产教融合卓越高等职业学校”“服务贡献卓越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卓越高等职业学校”和“国际合作卓越高等职业学校”四大榜单,实现“大满贯”。在ABC中国高职院校排行榜中,学校位居全国第48名;GDI高职高专排行榜(2024)显示,学校在全国1545所高职院校中位列第119位,湖北省第4位。学校还入选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9至2023年全国高职院校竞赛榜单第23名,排名湖北省第2名。

图书馆8楼会议室里的战略擘画,深夜办公室、实训室依然灯火通明的奋斗身影,大赛场上师生精益求精、奋力拼搏的场景,以及寒暑假期间成百上千次的访企拓岗……这些干事创业、奋斗不息的画面不胜枚举,共同刷新了排行榜上的数据,也共同交织成了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克难攻坚、笃行实干的“独家”记忆。

以专业建设为基”,打造特色学科高地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企业调研,经过充分论证,于2024年12月成功向教育部申报开设了职业教育在航天装备领域的首个专业——航天装备精密制造技术专业,以实际行动填补了该领域人才缺口。航空装备领域人才需求旺盛,学校的这一举措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

市场导向、对接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是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南针”。学校不断优化专业布局,进行动态调整,新增了航天装备精密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6个紧贴市场需求的专业,同时停招了7个与市场脱节的专业,确保了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2024年,学校明确了水运、航空航天、汽车三大服务领域:水运聚焦服务湖北长江黄金水道,航空服务低空经济,航天服务航天装备制造,汽车服务智能网联,尤其关注港口智能网联汽车。基于此定位,学校全面分析国家重大战略和湖北省支柱产业需求,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省政府赋予的任务,重点建设“现代物流管理”“无人机应用技术”2个高水平专业群,以点带面,形成具有交通底色、水运特色、数智亮色的专业体系。

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为例,学校通过对湖北省低空经济发展形势和产教供需的充分调研分析,集结了无人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4个优势专业。智能制造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的教师团队历时四个月,走访了省内十几家相关单位和无人机企业,深入调研分析专业群服务需求和可行性,撰写了两万多字的研究报告。他们以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为导向,在原有专业基础上优化了无人机专业课程设计,致力于培养具有精无人机机电技术、强无人机产线运调、会无人机综合应用、善无人机协同保障核心素养的“军地两用”复合型人才。

以产教融合为翼”,校企共育技能人才

今年3月,武汉公布了24条低空试点航线,涵盖载人、无人机专用等,全面覆盖短途运输、空中游览、物流运输三大应用场景,展现了低空产业的广阔前景。

学校敏锐捕捉这一趋势,于去年11月牵头成立了湖北低空经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长江经济带港航物流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企业和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彰显了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决心与智慧。

学校深入推进引企入校,与企业共建了“新媒体电商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携程文旅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无人机应用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汽车数字化营销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平台,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真实性生产实践项目上进行了精准对接,积极打造“产学研用创”一体化平台。

学校积极“引进来”,也大步“走出去”。2024年全年共走访企业180余家,订单培养学生数占在校生总数的40.6%,位居湖北省职业院校前列。新增合作企业500余家,合作企业接收毕业生就业数1000余人、接收顶岗实习人数9000余人。新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个,总数达到339个。学校精准对接教育部需求,成功立项教育部第一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成为全国入围的50所职业院校之一。学校与长航局联合报送的《厅局共建机制下产教融合赋能长江黄金水道航运发展的探索与实践》案例,也入选了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得益于学校产教融合的深度探索与实践,学校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高达98%。

以开放交流为帆”,国际合作拓宽视野

今年4月,由学校与马来西亚专艺技职学院、北京国泰星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中马港航工程技术学院,以及学校联合丹戎帕拉帕斯港(PTP)、唐风国际教育集团共同发起的中马港航物流产教融合共同体正式揭牌。中马港航工程技术学院是学校的首个海外分校,中马港航物流产教融合共同体则是学校首次发起成立的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这标志着学校积极推动“职教出海”、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学校聚焦职教出海,开展多维度国际合作,与英国、德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交流合作关系,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服务对外开放大局,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举措新路径,举办中马职教研讨会,推动建立中马港航工程技术学院,建设“中马港航产教融合共同体”;完成了7项国际课程标准开发,开展“中文+ 交通技能”项目培训,培养基础技能型人才700余名;选送的国际合作案例荣获中华职教社“共建’一带一路’十年职业教育合作成果优秀案例”。

党委书记杨震在大会上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校师生员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勇争先,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观念、更实的作风、更硬的规范、更强的队伍、更快的行动、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全面实现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不懈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做出贡献,为湖北省支点建设、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武交院力量。”






下一条:【青春引路人】⑪王勇:铁血柔情 铸魂育人的“王妈”

打印】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