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
“老师,给你们看看肯尼亚的风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022届毕业生蔡荣正回国后的第一站便是奔赴母校看望老师,他拿着自己录制的视频,分享了这一年来在森大集团肯尼亚分部的工作经历。
画面中的肯尼亚风景无比美丽,蓝天白云,澄净通透,而蔡荣正的脸庞也笑得无比灿烂。
离上一次见面,已有一年之久。蔡荣正是智能制造学院2022届唯一一个出国就业的毕业生,虽然不是去欧美发达国家,但在当时全球疫情尚未稳定的局势下,能毅然决然地去肯尼亚发展,同学和老师们多少对这个敢闯敢拼的男孩颇有钦佩。
其实,在校时的蔡荣正在班上并不属于成绩优异、出类拔萃的学生,相反有一点“与众不同”。他的班主任方达笑着回忆道:“这家伙刚入学时还顶着一头黄毛,军训时就被我拉着染黑了。”
除了上课时间以外,蔡荣正更多的是忙着自己的“事业”。一到寒暑假他都在外做兼职,开过网店、送过外卖、进过工厂......用蔡荣正自己的话讲:“相比读书,在外面体验各式各样的工作,结识不同的人,也算是另外一种学习。”
等到大三毕业这年,森大集团来学校招聘,公司丰厚的薪资和较好的发展空间吸引了不少学生,可一听要先去非洲工作两年,不少同学现场就都打退堂鼓,只有蔡荣正没有改变主意,“我决定好了的事情就会一股脑向前冲,这叫头铁精神!”他眯着眼笑着说道。
蔡荣正说刚开始父母对他出国工作的决定并不支持,他们多少还是有些担心,但他自己有很明确的想法和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也以此说服了家人。
去肯尼亚前,蔡荣正卯着劲做足了准备。“其实我最担心的是语言沟通问题。”蔡荣正说在广州培训的那两个月,除了白天的专业课程学习外,自己每晚点灯夜,跟着网上的英语博主边学边练,现在在公司,他跟当地员工的交流基本没有太大的障碍。
蔡荣正在肯尼亚工作的这一年里,一天有12个小时都在工厂车间,虽然工作时间长也很辛苦,但时不时从他朋友圈里分享的异域风景、国外美食、外国友人,都可以看出他的心里除了努力的工作还有诗和远方。
蔡荣正这次放假回国,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不少工作和学习经验,分享会上他侃侃而谈、自信大方,同大多数刚毕业却仍一脸茫然的学生相比,那坚定的话语和满脸的笑意充分说明,他找到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去向,并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期待。
(二)
“一年365天,加起来总共也就休息了二十余天。虽然辛苦,但却值得!”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019届毕业生石豪在电话里跟老师耿俊倾诉着毕业三年来的经历,有苦有累有收获,有喜有悲有快乐。
在校时的石豪是智能制造学院学生会青协部长,也是班级纪检委员。在校三年的学生干部经历,让他积累了一套“工作经”并受益于今。
石豪所在的17机电(1)班曾属于学院里非常“活跃”的一个集体。时至今日,班主任方健老师都还对那几个个性十足的“F4”记忆犹新,“那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刚开始管理学生,可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作为纪检委员的石豪每到课前,便会早早来到教室,而同学们最怕的也是他点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姓名他都能倒背如流,甚至每个同学答到的声音他也能分辨得一清二楚。”方健老师笑着回忆道:“有了这个小助手,原先班上那几个活跃分子再也不敢迟到早退,也不会有同学敢帮别人代答了。”
这个“超强点名”让石豪曾在学院里“小有名气”,大家都以为他记忆超群,实则是他在“点名”这一件小事上下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功夫和努力。
毕业后的石豪进入了一家建筑公司,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如同上学时的“点名”一样用心。
“刚进入公司时压力很大,一同被录用的几个小伙伴都是本科毕业,就我一个专科出身。”石豪表示起初还因学历有点自卑,但所幸自己有种不服输的劲,只要公司有任务,不管是脏活累活,他必定抢在前头干。
如今,石豪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已晋升为了公司项目组长,他用自己的故事验证了:“决定成功的因素并不来自于最终毕业的学校,个体特质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
“老师,我成功上岸,被中国地质大学录取了!”从学校毕业已有两年之久的张澳在电话那头兴奋地向老师朱道扬报喜。
2017年,张澳考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进入机械设计专业。他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只有默默坚持。
刚到校不久的一次班会上,职业导师朱道扬的一句话让张澳燃起了心中的斗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三年不长也不短,但足以改变一个人!”
每天早晨6点起床,12点睡觉,保持规律的作息,从不迟到、旷课,也没有请过一次假,上课永远坐第一排……这是张澳在校三年学习的日常。
每到寒暑假,家庭并不富裕的他都在外打工:进过电子厂,在流水线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连休息吃饭都要掐着时间;当过餐厅服务员,工作时间全程无休……赚钱的辛苦,让张澳更体谅父母的艰辛,也更渴望能够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朱老师的引导下,张澳决定先升本再考研。目标清晰后,他把每一门课进行细致分类,有针对性地把专业知识学扎实。
英语是大部分专科生最薄弱的科目,除了上课,张澳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做阅读理解或在连心湖旁读英语。朱老师说:“每次和他聊天,我都发现这个孩子的眼睛里有光!”
大三毕业那年,张澳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武汉纺织大学。学习层次的提升,意味着更多挑战迎面而来。
“本科的课程很多且难度较大,复习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张澳说自己升上本科后,在班上的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差,但毕竟是专科考上去的,自己心里总是有些自卑,但始终也憋着一股劲。
“当时我的目标很明确,要继续深造。”张澳说在武汉纺织大学的生活便是每天三点一线单一但却充实的日子。
“加油!一切皆有可能!”考试前一天,张澳对着镜子一遍遍鼓励自己。
研究生复试后,得知自己被录取,张澳有开心、有激动,从专科到本科,从本科到研究生,这一切看似顺理成章、一气呵成的逆袭背后却隐藏着多少辛酸和努力。
得知消息的同学都纷纷投来夸赞、羡慕的眼光,但张澳并没止步于此,他说:“考研成功只是我人生的新开始。”
辅导员手记
如果作为一名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没那么高,没进入双一流院校,这是否意味着没有美好的未来?那么他们所有的努力还值得肯定吗?
在我入校工作的第一年,曾在班会上做过一次讨论:畅想三年后走出校门的你。我以书信的形式把这个话题留给了自己的学生,当我拆开一封封信件认真阅读时,这段话让我无法平静。
“开学那天,我站在学校门口拉着沉重的行李躲在父亲身后,头也不敢抬,呆呆地立在那儿。如果要我畅想毕业后的自己,我想是这样的:刚毕业时,我很有拼劲想出人头地,在现实的社会里摸爬滚打,当我以为这种拼了命的飞翔可以逾越现实的高墙时,学历、出身、长相,却阻挡了我前行的道路......”
从他简短的叙述中,我看到了一个来自于农村家庭,高考成绩只允许他选择现有的学校,想努力摆脱命运枷锁而不得的状况,他所描述的无奈,让入职不久的我极为震撼,也让我不禁对“他们”多了一份驻留的聚焦。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也陆续发现不少高职学生在踏进校门的这一刻,内心是不自信、回避甚至羞愧、悔恨。这种不自信并不单源于自己未能在高考中“突围”,多半也源于他们长期以来的家庭背景和成长道路,试图彻底改变他们很难,但希望能用身边这几个同为高职生故事,一点点鼓励、影响他们。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边突围边成长!
相关链接:http://gxsz.e21.cn/index.php?g=gxsz&m=news_list&a=newsdetail&id=5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