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院部动态 >> 正文

【物流学院】指尖上的“非遗”:“楚风布画”进校园

日期:2019-06-03    作者:    编辑:主站内容     编号:审核:    来源:     点击: 78

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彦杰)文化积淀感情,艺术丰富人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是千百年来中国艺术繁荣的体现。5月30日下午,由物流学院主办的市级非遗项目“楚风布画”进校园文化讲座在教师楼223会议室进行。市级非遗项目“楚风布画”传承人王传芬教授携“楚风布画”团队出席活动并担任讲座主讲人,物流学院党总支书记刘伟、团总支书记肖萌莅临现场聆听讲座,18级同学参加此次讲座。

讲座中,王传芬教授首先谈及自己对“非遗”的理解,她认为“非遗是活着的艺术”,一代代手艺人用匠心坚守着这份活着的艺术,而匠心是敬业与精业的统一。

随后,她介绍了“楚风布画”的“非遗”历程。“楚风布画”从区级“非遗”项目一路走来,慢慢提升为市级“非遗”项目,最终,成为武汉市第六批“非遗”项目。她表示,要让“非遗”生生不息,最好的办法就是传承。

2001年,王传芬教授开始在洪山区老年大学任教。她把渊源家学融汇其中,并“偷师”丈夫的西方美术基础,独自撰写出布贴画教材,并亲自任教,探索出布贴画的教学方法。传道授业解惑的三尺讲台,她一站就是15年。除了在洪山区老年大学任教外,她还依托洪山区“大学之城”的资源优势,把布贴艺术带入高校。在华中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她多次开设课程,现场讲解布贴画创作技法,让布贴艺术扎根于高校。被评为市级“非遗”项目后,洪山区为她申请了“非遗”进社区经费,实现了王传芬教授“真正让老百姓接触‘非遗’,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望。

在谈到“楚风布画”时,王传芬教授耐心地向同学们讲解相关的知识。她指出,布贴画的特点是以剪为笔,用面料为色,在她的眼里,剪刀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创造美的画笔,而面料就是创造美的颜料。创作布贴画带来的是表达美、享受过程的愉悦。她认为,当艺术回归民间时,它才有生命。

讲座中,王传芬教授表示,最令她感动的是,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布贴画的痕迹,这让她坚定了“这是布贴艺术的根,是楚风布画的文脉”,也促使她去找寻更多历史遗留下布贴画的足迹。她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张留有布贴画痕迹的物件的照片,自豪而有力量地说:“楚风布画是连绵不绝的,传承至今。”

同时,她指出,布画所宣传的是美文化,高尚文化。清代袁枚的“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成为勉励她的座右铭,她告诫同学们,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她勉励同学们,要做一个生活中发现美的有心人。

齐白石四子齐良迟为王传芬题词:“心灵艺术,布画光辉”;欧阳中石也夸赞她,“善假于物,匠心独运”。前辈对她的称赞激励她坚定走布贴艺术道路。

讲座最后,王传芬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几组她引以为傲的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形象,美轮美奂,贴近生活,充分说明布贴画在新时代下仍然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传承中创新,以多彩的身姿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布贴艺术中。

互动环节中,一位同学激动的表示,王传芬教授的讲座,打破了他对“非遗”的固有印象。他原以为“非遗”是艺术殿堂中的高雅艺术品,现在才发现,它也可以如此的亲民。看着那一幅幅精美的布贴画,他仿佛感觉它们就像朋友一样向他招手,让他迫切想目睹它的美,也激发了他创造美的欲望。他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传承“非遗”的一份子,将布贴画的美传递给更多人。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不仅在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布贴画中领略到民间艺术历久不衰的魅力,唤醒了同学们对美的追求,也在传承人十年如一日的磨砺中,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坚守。

据悉,物流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本次讲座后,学院将组织学生亲身学习这一“非遗”项目,让播散在同学们心中的种子茁壮成长,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





上一条:【物流学院】召开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训会


下一条:【物流学院】学院举办心理联络人培训会

打印】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