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王勇 通讯员 庄浩)为深化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军士生培养质量,10月28日上午,军士学院在教学楼南楼408教室组织开展《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课程教学研讨会。“双高计划”专家咨询组专家杨震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郭苏平老师莅临指导点评。研讨会由教研室主任唐吴磊主持,六名教师分享授课,全体教工及学员代表参加活动。

《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是军士生第四学期的核心军政理论课程,共24学时。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军队历史教学,帮助军士生深刻理解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明确强军重任,为投身国防事业筑牢思想根基。
本次研讨会以“复盘教学成果、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教师团队围绕课程关键章节依次授课,内容全面覆盖人民军队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第一部分,周同宝老师以“从绝望到新生:历史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为题,结合史料深刻剖析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陈飞老师聚焦建军之初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系统梳理人民军队诞生初期的奋斗历程;第三部分,王勇老师阐述人民军队作为坚持和夺取抗战胜利中坚力量,展现军队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使命担当;第四部分,袁宏斌老师围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展开,回顾志愿军英勇作战的艰辛历程与伟大精神;第五部分,唐吴磊老师以“雪域亮剑: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为主题,再现人民军队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铁血风采;第六部分,施亚齐院长深入分析“红军长征前夕中共内部危机与遵义会议的历史必然性”,为大家明晰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核心脉络与历史决择。
授课环节结束后,郭苏平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教育部课程评价标准点评:“六位教师的授课充分体现对课程的深度钻研,尤其在史料运用的丰富性、教学内容与军士生学情的适配性上做到了情感共鸣、高度重合,遵行了以史讲论基本原则,增强了三全育人教育合力。”并给出专业建议:“后续教学以教育部授课标准为导向,在保留个人授课风格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节奏与内容详略,平衡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与吸引力,为军士生筑牢军政理论基础提供支撑。”
杨震老师对本次研讨会给予高度肯定,他说:“军士学院此次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不仅是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是强化‘第一课堂’主阵地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杨震表示,军士生作为国防事业后备力量,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的系统体系,以往学员队长们多聚焦课外思政工作,对课堂教学重视不足,而此次研讨会让学院全体工作人员,包括领导干部与年轻教师,清晰认识到课堂是思政育人的关键阵地,需主动承担教学责任、发挥育人作用。杨震提出,以本次集体备课为范式,依托组织力推动教学优化。一方面通过共享标准课件、开展教学互动、加强观摩学习,沉淀优质教学成果;另一方面邀请马院、学团系统优秀课堂教育工作者,围绕教学规范、时间把控、互动设计开展培训,精准对接课程目标,助推教师团队提升课堂讲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