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部动态 >> 正文

【航运学院】“水韵”润乡音,“声动”传雅言——“水韵声动”实践队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2025-07-18    作者:    编辑:xcb     编号:审核:    来源:     点击: 0

新闻网讯(记者 王同祥)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却挡不住青年学子服务乡村的热忱。为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助力乡村振兴,7月4日,航运学院“水韵声动”实践队奔赴湖北省荆州市资市镇,开展推广普通话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破解乡村地区语言沟通壁垒,提升当地群众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推普赋能成长路,青少年语言文化素养共提升。实践队深入资市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一堂别开生面的“推普”小课堂为当地青少年与家长送去知识关怀。实践队员通过基础发音教学、四声调学习、绕口令挑战等趣味形式,结合方言与普通话的鲜明对比,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提升表达能力,更让普通话作为文化纽带的意义深入人心。从腼腆孩童勇敢走上讲台用童声自我介绍,到乡村社区对“以推普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认可,这不仅播撒了语言规范的种子,更以青春力量激活乡村文化振兴的鲜活因子,生动诠释了青年实践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为打通城乡文化交流壁垒、夯实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写下了富有温度的注脚。

推普促进民族团结,以青春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队在荆州市公安县青羊岗土家族村,队员们用耐心与真诚打破了代大爷等村民对普通话的隔阂,从半掩的家门到槐树下的主动交流,从方言的局限到与异乡亲人顺畅沟通的喜悦,印证了普通话作为民族交融纽带的重要价值。在资市镇潘市村,刘大爷与务工儿子的视频通话中,一句标准的“收到了”承载着语言破壁后亲情的温度,更折射出少数民族群众对融入现代生活的渴望。实践队将推普工作与乡村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心与心的沟通,既提升了村民的语言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各民族共通共融的文化认同。这场跨越城乡与民族的语言接力,不仅让“城里来的小老师们”用专业与热情搭建起沟通桥梁,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促进民族团结、服务乡村振兴中的担当——以普通话为匙,开启少数民族村落对接外界的大门;以青春为火,点燃各民族共同走向美好生活的希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鲜活而持久的动能。

推普赋能直播带货,让优质好物“声”入人心。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团县委联合资市镇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开展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架起城乡沟通的桥梁,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的责任担当。实践队扎根资市镇,通过创新实践为乡村发展注入多维动能:他们以标准普通话为纽带,搭档当地的“吊瓜书记”开展助农直播,不仅生动推介“鹤歇元宝”等特色美食及其文化底蕴,更以新颖直播技巧激活乡村特色资源,让优质农产品与文旅魅力跨越地域界限,并且同步开展的普通话推广与新媒体技能培训,为各村的宣传干事和村民们开展了实用的“普通话带货小课堂”,为乡村培养“数字新农人”奠定基础,实现“语言赋能”与“技术赋能”的双重叠加。

经典诵读承古韵,普通话推广启新程。实践队在荆州市江陵县资市镇初级中学开展的普通话推广与经典诵读活动,不仅是一次语言文化的普及,更是一场浸润乡土的文化传承行动。实践队员以绕口令启智、以发音规律传知,让乡村孩子在平仄韵律中触摸普通话之美,于语气变奏里体悟语言作为情感载体与文化血脉的双重价值。在经典诵读环节中,《早发白帝城》的千年故事与《我爱你中国话》的赤诚情怀交织,将地域文脉与民族文化基因深植童心。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增进了文化交流,以青年担当搭建起文化传承的桥梁,既让普通话成为乡村孩子自信表达的工具,更在他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其意义远超普通话推广本身,是青年一代以青春之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生动实践,是将个体成长融入民族精神传承、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蓄力的具体行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赓续中华文脉、凝聚民族精神中的使命担当。

青春的足迹,在逐梦征途中镌刻着永不褪色的使命;青年的担当,在时代潮头处延续着薪火相传的责任。“水韵声动”实践队入选了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协调团队”,实践队紧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乡村文化振兴主线,立足学科专业开展系列实践活动。这是青年学子学以致用、反哺乡村的生动实践,更是以青春力量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有益探索,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镌刻下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印记。





上一条:【航运学院】经典诵读承古韵,普通话推广启新程:在乡村孩子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


下一条:【航运学院】普通话赋能直播带货,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打印】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