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吴亚楠 王同祥)7月8日,航运学院“水韵声动”实践队走进江陵县资市镇玉古村,开展“推广普通话,赋能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这场以推广普通话为核心的直播活动,不仅让当地特色农产品走出了50公里销售圈,更让“说普通话、卖家乡货”成为乡村振兴新风尚。
“家人们!这道‘鹤歇元宝’美食背后有着一个浪漫传说——传说江陵是仙鹤的故乡,仙鹤在此处歇息时诞下了一枚蛋,这道美食便由此得名。咸蛋黄流油的绵密、糯米拉丝的软糯,每一口都是自然的馈赠……。”当地的“吊瓜书记”与实践队员程好用流利的普通话在直播间里热情地推介着当地的特产,吸引大量粉丝来到直播间为其点赞。

“水韵声动”实践队还为各村的宣传干事和村民们开展了实用的“普通话带货小课堂”。实践队员程好用标准的普通话,生动细致地向村民传授“产品介绍10句口诀”“售后沟通金句”等直播实用技巧;通过融入“文化故事”“民间传说”等元素的直播赋能模式,提升资市镇特色产品的附加值;队员们还创新推出“方言短视频+普通话解说”的双版本传播模式,让产品宣传更接地气也更易传播。“实践队带来的直播方式新颖又实用,一定能帮助我们的本土产品走出江陵。”资市镇宣传干事钟雨涵赞不绝口。

直播现场,实践队员们化身“主播导师”,手把手教农户使用直播设备、讲解带货技巧。从“您好,欢迎来到直播间”等基础问候语,到“这款产品产自生态湿地,口感清甜”等产品介绍技巧,队员们耐心纠正农户的方言表达,引导他们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与网友沟通。
“以前卖东西全靠吆喝,说的都是方言土语,只有本地人能听懂。现在学会了说普通话,全国各地的顾客都能清楚了解咱产品的优势啦!”玉古村农户李大姐笑着说,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她已经能熟练地用普通话介绍自家种植的黄桃、吊瓜等农产品。通过直播互动,农户们切实体会到了普通话在交流中的便捷性,不少人主动向队员们请教发音技巧,形成了“学普通话、用普通话”的积极氛围。
“希望村民们用普通话让我们的产品走向全国各地,也希望能够通过语言来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指导老师周媛媛表示。此次“水韵声动”实践队的直播活动,既为资市镇的农产品插上了“云翅膀”,让它们飞向更广阔的市场,也让普通话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落地生根。“水韵声动”队以实际行动为抓手,让普通话推广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了青春活力,贡献着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