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丁家豪)近日,学院组建的“美美与共”基础服务践行团,以“助力打造和美乡村”为主题,深入麻城市福田河镇大旗山村,将艺术设计专业所长与乡村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用青春智慧和艺术力量,在广袤田野间谱写了一曲服务基层、建设乡村、传播文明的生动乐章。
“点废成金”:垃圾变身乡村风景线
此次实践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对废弃资源的艺术化再利用。团队尤为注重创新性资源循环。各位成员们发挥创意,巧妙地将废弃砖石、瓦片融入景观设计,用废砖铺设人行步道、砌筑花坛边缘,以瓦片点缀路面纹理,赋予这些建筑垃圾全新的功能和美学价值。
“以前这些破砖烂瓦堆着碍事,清运还要花钱,没想到学生们能整得这么好看!”村民张大娘指着家门口由废砖砌成的花坛边缘高兴地说。这种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做法,不仅显著减轻了垃圾处理负担,更以直观的方式提升了村居环境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团队还精选了部分改造作品,举办了一场小型“变废为宝”创意展,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观看。这种做法不仅显著减轻了垃圾处理的压力,更丰富了乡村景观的文化内涵与独特韵味,也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保护动力,让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理念在乡村生根发芽。

艺术赋能,扮靓和美乡村新容颜
美化村容是实践团的重要任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专业的师生们,选取村口主路及周边农房墙体作为“画布”,围绕乡村生活、传统文化和环保理念,精心创作了主题鲜墙绘、内容丰富的墙绘作品。一幅幅展现丰收的喜悦、孝老爱亲的故事、垃圾分类的倡导等画面跃然墙上,为原本朴素的村庄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和文化气息。“这画的是咱村以前收稻子的场景,画得真像!娃娃们看了也知道老辈人怎么干活了。”村民王大爷指着墙绘感慨道。
同时,团队还积极为村居环境微改造出谋划策,参与设计制作具有乡土气息和艺术美感的小型景观小品、绿植标识牌等,以实际行动助力村容村貌提档升级,让“和美乡村”看得见、摸得着。
创意宣传,播撒生态文明新理念
为了让环保理念更深入人心,团队设计了多种互动宣传形式。他们制作发放了图文并茂的环保主题海报和手册,并带着这些资料深入农家和田间地头进行讲解。针对儿童群体,团队特别策划了3场“垃圾分类”趣味微课堂和互动游戏,吸引了50多名孩子积极参与。“我知道塑料瓶要放蓝色桶!”在垃圾分类卡片游戏中,7岁的村民小明准确地将卡片投入了对应垃圾桶。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环保知识更易被理解和接受。

知行合一,青春在基层淬炼中闪光
对参与师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实践锻炼。“走出课堂,才能真正理解设计如何服务社会。看到学生们顶着烈日画墙绘、蹲在地上研究怎么拼废砖瓦,这种在实干中的成长特别宝贵。”指导教师丁家豪说到。团队成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严慧感触更深:“亲手把废弃的砖石铺成村民天天走的步道,听到他们夸赞环境变美了,对我们专业知识的认可,觉得晒脱皮也值得!特别是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垃圾分类,特别有成就感。”
此行,团队已连续两年深入麻城乡村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学院师生将持续扎根乡村、深化服务,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大旗山村的合作力度,探索将本次实践中的“变废为宝”等创新经验应用于后续乡村公共空间的优化设计。未来,学院实践团队将继续走进麻城乡村,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环境持续改善和绿色发展,让服务基层的足迹更深、成效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