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陶慧)2013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回暖和国家支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各项利好政策影响,我国船舶行业新接订单同比增长242%,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承接各种海洋工程装备订单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位居世界第二。
面对较好的市场行情,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积极谋划、主动对接大中型国有骨干企业,促进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涌现了一大批实习就业之星。11级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胡茂路和11级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动力方向)专业学生郭立娜是他们的代表。
胡茂路:即将坐着飞机去上班
“大多数人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而我们即将坐着飞机去上班。”到距离陆地几百公里的海洋钻井平台上去工作,在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实习的我校11级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胡茂路每天上下班即将是直升飞机接送。
2013年10月15日,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油田建设工程分公司来我校举办招聘会,9名分别来自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舶工程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动力方向)、船舶检验、船舶焊接与自动化4个专业的同学被录用。
2014年3月1日,这9名同学前往上海报到。在到公司的第二天同学们就被安排到素有“东方渔仓”和“中国鱼都”之美称的舟山进行参观并开展培训。“在舟山基地,领导们的热情接待让我们觉得很亲切,而公司人性化的安排让我们每一个新员工都很惊讶,小到生活用品,大到食宿和工作环境,公司都一一为我们做好了精心的安排布置。”胡茂路向记者讲述了初到实习公司的经历,并表示公司的环境激发自己努力工作的激情。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油田建设工程分公司隶属于中央直属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舟山基地是中海油在东海进行海洋石油开发的前线,同学们的工作任务就是让设在东海的石油钻井平台上的各种设备正常运行。在舟山基地培训的日子里,公司安排专人并聘请行业专家为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培训,同学们从公司的“门外汉”变成了熟知公司业务和各部门职能与制度的“内行家”。“在公司,不论职位与学历高低,所有人都是从基层做起的,在基层锻炼中不断提升,身边的同事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工作‘词典’中的敬业与奉献精神,这些让我们从学生转变成职业人有了很大的思想突破。”胡茂路向记者介绍到。
在问到今后对工作有什么规划时,胡茂路告诉记者,在中海油的实习让他们对职业方向有了初步的规划,今后会在公司不断的学习进步。“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拼搏与激情,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也深知业务能力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公司浓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我们要做一名‘安全第一,环保至上,以人为本,设备完好’的海油人!”

郭立娜:不同岗位 同样精彩
“公司将在今年八月份投产国际上最大的8500PCTC汽车滚装船,我们这批实习生很幸运的能参与到其中。”在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实习的郭立娜高兴的告诉记者。
郭立娜是我校11级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动力方向)专业的学生,2013年10月17日,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来我校招聘,她和另外21名同学一起被厦门船舶重工录用,成为该公司的实习生。“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多达700多万人,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巨大压力也随之而来。由于我校船舶类专业极具特色,学院与很多大型企业都有长期合作,许多企业来学校进行招聘,我们能够在招聘会上针对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投递简历,也省去了到处跑招聘会海投简历还不一定找得到对口工作的烦恼。”问及如何轻易找到对口专业的实习工作时,郭立娜说道。
2014年3月3日,郭立娜和她的同学们正式进入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实习。进入公司,这22名同学就被安排开展安全培训和业务学习,培训结束后同学们被分配到各个班组进行实习。被分配到甲装课保障组的郭立娜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熟悉和整理每条船上甲板以上建筑管路所用的材料。
和许多“初出茅庐”的同学们一样, 郭立娜在工作中也是问题频出。“真正到了‘上场操练’时才发现很多东西还要进一步学习,公司的老师傅们总是不厌其烦的教我们,在厦门船舶重工,企业文化让我们乐于学习,工作环境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载体”。郭立娜向记者讲述了实习初期的适应情况,她觉得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让他们的实习“渐入佳境”。
其他同学也分别进入电装课、机装课和涂装课实习。“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不同,但我们都在不同的岗位学到了不同的技能和知识,而这些知识和技能都将成为我们以后的发展铺路石,我们会在厦船重工这座大花园里努力奋斗,开出美丽的花朵,争取早日结出甘甜的果实。”郭立娜觉得自己十分幸运能够进入厦船重工实习,面对今后的工作她坦言有信心干得精彩。
还有更多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2014届同学和胡茂路、郭立娜一样,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着“兴船报国 筑梦海洋”的梦想。

学院:全员共进 多措并举 做学生的筑梦人
谈及2014届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全员共进,多措并举,做学生的筑梦人。”
全员共进,多措并举,就是让人人都成为学生实习就业的“筑梦人”,让学生实习就业工作贯彻学院工作各个方面,把学生实习就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来抓。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全员发动,校内、校外两手抓;加强组织领导,合理制定工作计划,优化工作流程,高效推进就业工作,先后和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企业在学生实习就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企业兼职教师聘请、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同时,学院大力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组织企业人事领导、学院领导和就业工作的老师经常为毕业生开展就业知识的指导和讲座,并充分利用、畅通校内、校外就业信息;密切跟踪,反馈信息,改进就业工作,促进专业发展。
“全员共进,多措并举”的举措使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3年度该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6.20%,且90%以上的学生通过学校招聘就业,同学们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中远船务(启东)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三星重工业(宁波)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油田建设工程分公司、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等60余家企业单位找到合适的岗位。

学生在中建钢构武汉有限公司实习

学院专业老师在中国长江航运集团青山船厂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