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交院要闻 >> 正文

【青春引路人】⑦胡宇:以美育人,坚定文化自信的青年领路人

日期:2025-05-20    作者:    编辑:汪云凤     编号:审核:石临风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点击: 8

记者 刘晓艳

这是一位拥有深厚美术专业背景和非遗技艺的辅导员,她温柔美丽、专业精湛、艺术涵养深厚,倾注一腔热情致力于弘扬非遗技艺并赋能学生成长。她坚持以美铸魂,培养学生用画笔赓续红色基因;注重以美培元,培养学生用烙画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以美润心,培养学生用技能走出现实困境。她就是用爱心和耐心涵养青年学生守初心担使命的艺术学院优秀辅导员——胡宇。

以美铸魂:指尖上的“红色印象”

“以画为本、以史为魂,扎根湖北红色教育资源,我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革命群众性起义斗争、红色典故等党史资料,发挥美育赋能思政的功效,为学生上好每一堂‘指尖上’的思政课。”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和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辅导员,她深知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发挥美育的精神培养作用。

为帮助学生深入“黄麻起义”遗址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胡老师和学生一起组建了“指尖上的‘红色印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队”。出发之前,她一边指导学生学习“三条半枪”、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斗争等革命历史,一边手把手教会学生非遗技艺纸浆画的创作技法,指导学生创作了多幅“黄麻起义”美术工艺画作。到达“黄麻起义”遗址乘马岗镇后,她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了三条半枪纪念馆、红色家风馆、乘马会馆和麻城烈士陵园等革命教育基地,并将“黄麻起义”美术工艺画作在三条半枪纪念馆和张家敦村委会展出,精美的画作一经亮相,立即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参观和询问。“看到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听着学生创作意图和艺术手法的介绍,一段时间以来的忙碌和疲惫顿时消散,这是一次成功的学习实践。”胡宇老师兴奋地说。

胡宇老师(后排左四)指导学生团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学生创作的红色主题纸浆画作

“纸浆画是非遗技艺之一,其形式类似于泥彩,以纸浆为主要材料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成品具有浮雕效果,制作周期相对缓慢。通过前期绘制和后期实地参观,让我对那段峥嵘岁月有着更深的感悟,也更加明确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团队成员张宇航同学分享道。该实践活动成功获评省级“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重点立项,胡老师个人被评为“2024年‘悦学习·跃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

胡老师美育赋能思政的理念和探索,使所带班级学生精神面貌整体快速提升,入党入团10余人,学生非遗文化创意类作品获中国国际互联+大赛、挑战杯等省级奖项14项。

以美培元:指尖上的“专注力”

“如何把班级‘低头族’的注意力从手机上移开,是我一直思考和探索解决的问题。”在对班级学困生分析的基础上,胡老师发现,“低头族”“手机控”占大多数,他们想学习但自控力不好。作为非遗烙画传承人,胡老师除了谈心谈话等精神激励手段外,还有了不起的“本事”,她将烙画技艺转化为美育载体,以美培元,通过挖掘专业潜力,激发学生专注力由“指”向“心”,潜移默化间改变了许多学生的成长轨迹。

小张是班级最典型的“手机控”,每天盯屏时间长达八、九个小时,对专业学习提不起兴趣。手绘课上胡老师发现这个男孩线条沉稳且流畅,有着难得的耐心,便以“每降低1小时屏幕时间,可解锁1项烙画技法”为激励,邀请他加入烙画小组。“第一次尝试时,我把木板都烧糊了。”小张不好意思地说。“控制烙铁温度的过程,就是感知传统文化脉搏的修行,不着急,慢慢来”,胡老师手把手地帮他控制烙铁温度,从最简单的线条开始练习。“烙画讲究三分画,七分烙,下笔要稳,力度要匀。”在她的指导下,小张进步神速。“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荣誉时,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目前,小张已成为学院非遗工坊的学生负责人。

胡宇老师非遗工坊学生创作的“交院六景”烙画工艺品

为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中,胡老师成立了非遗工坊,化身素质导师,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适逢学校70周年校庆,她带领工坊里的30余名学生原创了100件“交院六景”烙画工艺品,成为学校馈赠贵宾的特色文化礼品。从设计构思到材料准备,从技法训练到成品把关,她全程参与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技术。学生小婉回忆道:“那段时间,胡老师几乎住在学校,她一遍遍的教我控制烙笔温度与行笔方法。”“烙画如同与人交流,力度要恰到好处,温度要刚刚好,’多一度则焦,少一度则浅’。”“每一道烙痕不同温度、不同介质都会有不同的变化,不能急躁,唯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技巧。”胡老师轻声细语润物无声,潜移默化间学生掌握了烙画技艺精髓,感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以美润心:让工匠精神照进现实困境

在胡老师84份特殊学生档案中,四川西部藏区的彝族学生小王的蜕变最具代表性。这个初到武汉时连夏装都置办不起的男孩,收到胡宇精心准备的“神秘资料袋”——内藏新衣与《烙画基础—烫木成画的技法秘诀》。了解到他的家乡藏族自治州助学贷款名额紧张,胡老师便帮他申请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和就业求职补贴,为他报名参加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帮助他提升自我认知、职业探索和面试等方面的能力。如今,小王已成为一名年薪14万的室内设计师。

这样的故事在胡老师的育人历程中不胜枚举。她坚持每周与学业困难、心理关注的学生谈心谈话,建立动态学业档案,记载学生心路历程。帮扶就业困难学生,用专业的眼光预判学生求职难题,给出专业的生涯规划建议,积极联系企业、政府等机构,为解决学生就业多方奔走。

胡宇老师(右四)带领学生参加“挑战杯”省级比赛

胡老师说:“美育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培根铸魂的火种。”她用五年时间证明,当烙笔在椴木板上游走时,刻下的不仅是传统纹样,更是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

胡宇老师生活照





上一条:党委书记杨震为教职工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下一条:我校顺利通过船员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换证审核

打印】 【关闭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