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云凤
用时33.6秒,全场最短,零扣分,在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室外赛ROS无人车赛场上,汽车学院学生康亚、叶炜、赵友浩、温斌杰完美拿下该赛项第一名。
指导老师马铮、钟迪由衷地为同学们感到高兴和骄傲,“他们的成绩来之不易,不枉大家4个月的辛苦备战。”
获奖师生团队
组队有道:以老带新,优势互补
汽车学院学生虽然是首次参加智能汽车竞赛室外赛ROS无人车赛项,但如何挑选优秀学生、如何组建团队,指导老师马铮和钟迪早就心中有数。
“基本的思路就是大三同学和大二同学混搭组队,‘老’带‘新’是我们的传统。”马铮老师说。
学生康亚在2023年5月和2024年8月两次参加了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自动驾驶仿真赛,分别取得了三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用康亚的话说“一年比一年有进步”。学生叶炜在今年8月该赛项中更是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康亚和叶炜都是大三的学生,有丰富的比赛经验,编程基础也很好,是老师眼中的“好苗子”。赵友浩高中时期就学的计算机专业,基础扎实。温斌杰是班长,执行能力强,大一下学期就参加过百度Apollo 城市道路自动驾驶大赛,这两名大二学生是名副其实的“种子”选手。
“‘种子’培育得好才能长成‘好苗子’,上一届学生对下届学生的‘传帮带’是至关重要的。”钟迪老师说。
四名同学组成了“Passion”队。谈到为什么要用这个队名时,队长康亚说:“我们希望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保持激情,保持热爱,永远要有一股正能量”。
团队分工非常明确,康亚和叶炜负责编程部分,赵友浩负责调节参数,温斌杰负责编写技术文档,类似于无人小车的“说明书”。
温斌杰在编写技术文档的时候非常细致,他希望自己写的技术文档能最大程度地帮助到下一届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两位学长都很拼,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我希望我也能尽自己所能,把技术和精神都能传承下去。”
调试艰辛:酷热严寒,上万次锤炼
团队具备一定的备赛经验,但之前的比赛都还停留在“仿真”阶段,实际操作起来的难度很大。
马铮老师介绍,之前参加过的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是纯软件的,程序都是在理想条件下运行的。但这次的比赛是软件硬件都有,所编写的程序是需要让真的无人小车跑起来,是非常不好控制的。
“同样的代码,小车在水泥地上跑得非常好,但换到草地可能直接就启动不了,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有时候甚至是一点点露水都会影响小车的运行。”钟迪老师说。
为了达到最好效果,只有不断地改写程序,反复地进行调试,小车一天可以跑到上百次。4个月下来,小车跑了一万多次。
团队9月开始备战省赛,彼时的江城依旧酷热无比。同学们在尚技楼一楼的水泥地上摆上锥桶,一遍遍测试小车。
“几个小伙子本来都是白白净净的,天天在室外训练,晒得一个比一个黑。”钟迪老师说。
夜晚三楼的实训室里经常灯火通明,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根据白天小车的测试情况改编程序、调节参数。
马铮老师当时已经怀孕近7个月,每天挺着大肚子还在指导学生训练,经常加班熬夜。
“马老师怀着宝宝本来就很辛苦,但她对于训练的专注却丝毫不减,跟我们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地训练,而且特别照顾我们,经常买好吃的好喝的鼓励我们。”队长康亚说。
11月份,团队在省赛中顺利拿下一等奖,继续备战国赛。不同于省赛提交视频的方式,国赛是现场比赛,赛场设在运动场的绿茵地。
为了使小车更好适应赛场环境,老师和同学们把训练场地搬去了南苑运动场的草坪上。
运动场不如实训楼方便,桌子椅子搬过去太远了,同学们经常抱着电脑一屁股坐在地上。冬天的清晨,同学们的手经常冻得通红还在不停地敲击电脑键盘,嘴里哈一口热气暖暖手又继续调试。
钟迪老师看着心疼,从家里把露营用的蛋卷桌和小椅子带了过来给同学们用,方便携带收纳。
“同学们都非常努力,小车的测试达不到理想效果,他们真的连饭都不愿意去吃,一定要做到最好才肯罢休。”钟老师说。
日常训练
赛场逆袭:临危不惧,精准决策
国赛临近,团队提前两天就到了安徽芜湖。钟迪老师带着学生下了高铁根本顾不上去酒店放行李,就直接去了比赛场地。
“多一次在场地调试的机会我们就多一分成功的把握。”钟迪老师说。
比赛抽签的时候,队长康亚抽到了1号,第一个上场。“我当时心里就想,完了,怎么是第一个,当时心理压力好大,其他同学也很紧张。”
钟迪老师一边安慰着同学们紧张的情绪,一边冷静地为同学们分析:“第一个不见得是坏事。我们昨天晚上最终测试的场地环境和早上其实差不多,湿度也接近,我们只需要按照昨天调试的直接比赛就可以。”同学们心里顿时有了底气。
正式比赛时每个队有15分钟的时间,一共5次机会,取小车跑完的最短时间,如果有撞到锥桶等情况则算作罚时,计入到最终时间里。
康亚团队小车一共跑了两圈,第一圈是建图,小车熟悉整个路线,两圈总共用时33.6秒,无任何罚时情况出现,勇夺大赛第一名。
“我们队只用了一次机会,当时整个团队都觉得这一次也是小车跑的得最稳定的一次,不用再继续下去了。”康亚说。
“当时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确的,大家都毫不犹豫地这样决定了,也是基于我们成千上万次训练出来的经验。”马铮老师说。
比赛的前一天,团队师生不断调试小车直到半夜两点。马铮老师即将临盆,没有去比赛现场,但还是不停地在团队的小群里发消息关心着同学们的情况,一直都没睡觉。
团队经过大量的练习摸索发现,小车的电池在三格电的时候状态是最稳定的,跑起来是最顺畅的。温斌杰同学半夜两点后一直守着小车的电池充电,既怕充少了,又怕充多了,于是就守着充,几乎一夜没合眼。
“这几个同学都很有激情,也有责任心,他们的努力我跟马老师都很感动,也很欣慰。”钟迪老师说。
谈到在这次比赛中的成长和收获,4位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最先感谢两位老师的辛苦付出。
在马铮老师顺利诞下孩子的朋友圈下面,学生康亚留言:“恭喜老师,世间至福‘好’,这段时间您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