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汪玲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既是一位教师,也是一名家长。平心而论,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遇到爱护他的老师,我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我的学生。在学生眼中,我既是严格、严厉、严谨的汪老师;P4同时也是极具耐心、细心、爱心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历程中,我见证了很多学生的成长与蜕变,也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价值。
记得2021年,我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上课的时候,在课堂上组织了一场有关“理想与现实”的讨论,当时同学们讨论得异常热烈。然而,小吴同学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她通常坐在教室的后排,不太爱讲话,与同学们的互动也相对较少,这次讨论也是如此。在同学们讨论的时候,我走到她的旁边,只见她在教材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理想的美好终究不敌现实的苍白!”顿时让我觉得这孩子应该是有什么心事。
课后,我主动找到她,想跟她聊一聊,可小吴同学明显有点拘谨,似乎并不愿意与我深入交谈,这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好先加了她的联系方式。之后,我会时不时跟她分享一些有趣的生活小贴士以及励志的故事,希望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启发。她也慢慢打开了心扉,与我倾诉她内心的迷茫与失落。
她说:“老师,我从中学阶段就刻苦学习,而班上很多同学从高中开始就沉迷于游戏,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但我却跟他们成为同学,您说,我之前的努力有意义吗’”面对她的困惑,我跟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并且告诉她:“每个人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不能因一时的结果不理想就选择放弃。大学是新的起点,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但大学拼的就是自律,如果你能在大学持续努力,三年后,你的人生肯定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
后来,我们的沟通逐渐从线上慢慢转移到了学校的操场、食堂,在多次的交流和引导后,她逐渐找到方向,经常给我报喜:“汪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一次性通过了英语四级”“我拿到了学校二等奖学金”“我专升本成功上岸了”等等…看到她的成长,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作为经管学院的思想导师,我经常与学生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生活、学习、人生规划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自2021年起,我与思想导师团队结合经管学院7点钟课堂,推出了“思想导师与你相约晚自习”活动。在持续三年的活动中,我围绕“如何摆脱精神内耗”“如何应对就业焦虑”等学生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组织了系列主题活动,解决“面”上的共性问题。此外,我还创建了“三人行 暖心相伴”QQ群,帮助学生解决“点”上的个性化问题。面对学生的困惑,我总是耐心给予解答。
我记得21级会计专业小赵同学就是通过QQ群私信与我取得联系的。当时她跟我说:老师,我现在的课比较少,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每天都在宿舍睡的天昏地暗,感觉很浪费时间。”我给出的建议是,在大一时多参加学校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到了大二,随着专业课程的增多以及各类证书和等级考试的临近,她应当将重心放在学业上。后来,小赵同学告诉我,她加入了院青协,参与了学院举办的各类活动,感觉生活一下就充实了很多。到了大二,小赵同学除了担任低年级的班导外,她将重心放在了学业上,在这期间她通过了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考试,也获得了不少荣誉。到了大三,她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并且在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教育是持续不间断的过程,是一场温暖的修行,需要我们用心用爱点亮他们的人生之路。即使是已经毕业的学生,我仍然与他们保持着密切联系,时常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耐心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迷茫与困惑,帮助他们分析和应对。一直以来,我始终用“真心”走近学生,用“热心”帮助学生,用“耐心”守护学生,用“巧心”教育学生,用“信心”相信学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践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努力成为学生眼中有温度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