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交院要闻 >> 正文

在大学英语课上讲好中国故事

日期:2022-11-25    作者:    编辑:xcb     编号:审核:    来源:     点击: 51

通讯员 程东岳

“哇,老师这是穿越了吗?”“是仙女下凡了吧!”近日,英语课李淑芳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引起了学生的阵阵波动。李老师面带着微笑说:“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People(人)’,世界大而不同,和而不同,但各国人民都很注重‘礼’,我今天之所以如此装扮,就是为大家展示一下中国古代的服装礼仪。”李老师平日里是一位汉服爱好者,她认为身着汉服尤其要注重言行举止礼仪规范,在大学英语第一单元“People”的教学中,她决定身着一次汉服,用“身教”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中国人传统礼仪。

李淑芳老师着汉服上课

郭晶老师用另一种方式在大学英语课中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魅力。在英语问候语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讲到现代不同国家人们见面问候方式的时候,郭老师问到:“大家知道古代的中国人是如何问候的吗?”正当学生们疑惑着给出各种不确定的回答时,郭老师在屏幕上播放了一张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在春节当天身着传统服饰对全国观众做抱拳礼的图片,学生们恍然大悟,郭老师继续发问:“仔细观察男女主持人抱拳方式的不同。”大家这才发现,男性是左手抱右拳,女性是右手抱左拳。郭老师接着让所有同学起立,跟着她一起做抱拳礼。

郭晶老师教学生做中国传统问候礼仪—抱拳礼

同样的第一单元,胡娴老师选择了另一个切入点,在讲授英文见面问候语及礼仪的时候,胡老师首先播放了一段不同国家的人们用不同的语言说“你好”的短视频,当学生发现这些人所代表的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胡老师引导他们学习“一带一路”相关的英文表达,如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丝绸之路经济带)和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而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是to achieve mutual benefits and win-win results and build a global community of a shared future(实现互惠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自公共教学与实践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的三位大学英语老师用自己的理解和教学方式,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目前,本学期大学英语(一)课程已经进行到第四个单元,22工程造价(5)班的胡可同学说:“英语课每个单元的主题都各不相同,胡娴老师的课堂,不仅涵盖了课本内容,还为我们积累了生活经验,拓展了思想教育方面。首先就是在优秀文化上,老师通过见面打招呼的话题,引申到中国传统的问候礼仪,让我们体会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其次就是在国家发展方面,老师通过购物话题,引出中国的最新“四大发明”(快递、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外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到时代的进步发展。然后在自觉自律方面,老师通过娱乐话题,讲到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苏翊鸣的故事,把兴趣爱好发展成为特长,为国争光,让我们认识到健康的娱乐方式,做一个自觉自律的人。最后就是在爱国教育方面,老师通过度假的话题,延伸至不同国家的旅游文化,再讲到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我们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公共教学与实践学院教学副院长王娟说:“我们认真落实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组织老师们研读教材,集体备课,制作课堂教学活动手册,要求每个单元至少融入一个思政教学活动,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润物无声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英语知识的讲解和英语运用能力的训练之中,让学生体验到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中国故事,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心。”





上一条:学校工会为女教职工举办秋冬服装色彩搭配线上讲座


下一条:校长周慎一行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

打印】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