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交院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助学政策点燃山那边的希望

日期:2012-01-11    作者:    编辑:     编号:审核:    来源:     点击: 2802

助学政策点燃山那边的希望

——首届“助学政策助我成才”系列报道暨征文活动闭幕式侧记

获得优秀征文特别奖的大学生上台领奖。

“在我们湖北流行这样一句话:种田不交税,上学不收费,盘古开天地,史上第一回。”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孙雪兵是国家助学政策的“受益者”,通过绿色通道、勤工俭学、国家助学贷款等途径顺利地完成了学业。但是,眼下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国家助学政策的“宣传员”。3月30日,在教育部举行的首届“助学政策助我成才”系列报道暨征文活动颁奖晚会现场,像孙雪兵一样受到国家资助的贫困学子们,正在讲述着他们曲折而又幸运的故事。

曾经受益国家资助政策的孙雪兵,大学毕业后参加了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后又回到母校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生资助中心,做了一名普通教师,从事资助育人工作。

大学毕业后,孙雪兵参加了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后又回到了母校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生资助中心,做了一名普通教师,从事资助育人工作。“生我养我的是父母,资助我和千千万万贫困学生成长成才的,是党和国家。在这里,我代表我自己,代表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代表所有的受国家帮助的贫困学生,向党和国家表示感谢!”

孙雪兵接过征文特别奖获奖证书时,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他对党和国家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不仅深深地感染着台下的嘉宾,也感染着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亿万观众。

家庭经济困难的邓绍佰,曾辍学在外打工10年。在国家助学政策的帮助下,他27岁那年迈进大学校园。

“在外面打工的10年,让我深深地知道了知识的重要,也深深地知道了上学的宝贵,是国家助学政策圆了我的读书梦!”曾因贫困而辍学10年的重庆邮电大学学生邓绍佰,倍加珍惜眼下幸福的校园生活---当邓绍佰的心声经由舞台上的朗诵者深情地表达出来,台下数百名同样享受着国家助学新政的学生,不由地又一次回忆起了自己获得资助时的无比激动,回忆起了父母得知自己能重回校园时的由衷欣慰。感恩的心情化作阵阵掌声,回荡在整个礼堂。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学生沈勤根曾准备外出打工,了解到国家助学政策后又回到校园。他根据自己经历写成《连夜坐火车赶回家乡上中职》一文获得征文特别奖。

“根儿,你不用出去打工了,可以重新回学校上学!”当李老师高喊着挽留下了即将踏上旅途的学生,当她激动地诉说着上中职能享受国家资助的好消息,当送孙儿出门的爷爷眼晴里噙满了热泪,一个叫做沈勤根的年轻人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情景剧《山那边的希望》讲述了一位中职生受资助的故事。

由中央戏剧学院学生倾情演出的《山那边的希望》,是很多农村中职学生致力求学的缩影。“根子,你要好好读书,现在你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但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武汉仪表电子学校学生沈勤根说,他永远忘不了拿到第一个月150元国家助学金时,爸爸跟他说的那句话,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承诺,他在学校苦练本领,力争做一个对国家有用、对社会有用的人。

部分高校师生在晚会现场聆听受助学生的感人故事。

国家助学政策,一头连着党和国家,一头连着万千学子。在助学政策的“阳光”普照下,已经有万千名学子圆了他们的求学梦,将来,《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31日第4版还会有更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学生将受惠于此,走上成人、成才的通途。(本报记者 刘琴/文 鲍效农 高海涛/摄) 《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31日第4版

详情请见:





上一条:楚天金报报道我校物流学院学生互联网创业事迹


下一条: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报金牌读者

打印】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