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刘苒漪)7月,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海情”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浙江舟山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团队先后探访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舟山城市展示馆与舟山博物馆,深入了解现代船舶工业、舟山城市发展及历史文化,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实践团首站来到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在公司负责人和校友们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们深入生产一线,实地观摩大型船舶制造的关键流程,包括钢板切割、部件组装、船体合拢及系统安装等环节。现代化大型设备的运行和工人们严谨的操作,让大家对船舶工业的规模与技术水平有了直观感受。参观中,师生们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舟山发展提出的“将舟山放在国际上、放在全中国、放在浙江省这样的位置上去考虑”的重要指示精神。“车间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间的差异,掌握了实践技能的重要性。”24级船舶1班胡文卓表示。24级船动1班尹坤杰则谈道:“与老学长们的交流,使我对行业现状和未来方向有了更清晰认识,对个人规划很有启发。”

我院杰出校友、长虹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明与团队成员展开了一场主题为“‘船’承匠心,智造深蓝”的深度座谈。他深情回顾了在学院求学的经历,强调正是那些看似枯燥的“硬核”课程,构筑了支撑万吨巨轮劈波斩浪、深海平台屹立不倒的技术根基。他指出,“我们专业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解决那些关乎‘浮得起、稳得住、跑得快、停得下’ 的根本性问题。”他结合长虹国际正在建造和改装的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实例,生动阐释了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他建议同学们在精研本专业的同时,主动关注材料科学、自动控制、大数据、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知识,成为“T”型人才,具备解决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能力。
随后,实践团看望了正在公司实习和工作的学长学姐们,大家向学长学姐们积极请教在船厂工作的体会、校园到职场的过渡经验及学习建议。22级陈萱苇热情分享了参加工作后面临的挑战和成长,她鼓励学弟学妹们要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层出不穷的当下,原地踏步就意味着落后,期待未来能在轰鸣的船台边看到大家拼搏的身影。

此次参观深化了成员们对专业实践应用的认知和视野,将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强化了对国家“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战略以及自身专业责任的认识。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把此行所见所学所感融入未来学习,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为投身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服务国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