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院要闻 >> 正文

【职教改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胡迎九、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杨柳谈职教改革

日期:2019-05-19    作者:    编辑:主站内容     编号:审核:    来源:     点击: 223

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职业教育思考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胡迎九谈职业教育改革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标志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职业教育深层次改革已然将拉开序幕,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进入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实施方案》既总结了我国职业教育建设取得的成果,又明确了当前职业改革实施中存在的六大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制度层面的问题,也有办学实体自身的不足。对标这六大问题,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具体情况来看,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专业综合办学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二是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体现产教融合,按照课程计划开展实训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仍然需要提升;三是校企深度融合作、协同育人不全面,企业有用人需求,但缺乏参与育人动力;四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不足。

对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来说,2019年将是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起点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做好自我诊改工作,针对不足,借助国家实施职教改革的契机,努力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群)。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技能节比赛现场

以创建“中高特”学校和专业(群)为最高目标,我们应当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应工作

一、打造品牌特色,创建一流专业(群)

根据电信学院专业特色,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湖北省和武汉市地方经济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努力打造以“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为骨干专业的电子信息专业群,使专业群在行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同类院校的同类专业中居于引领地位,达到国内领先、省内一流水平。这是我们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要结合湖北省及武汉市发展经济发展的实际,要从专业建设管理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协同育人改革、建设“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双师型”培养基地等方面着力,创建一流专业(群)。

二、培养教学名师,建设一流“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

没有一流的教学团队,就没有教学质量的保证。《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而“1+X”集中体现了育训结合的特征。围绕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职业教育必将并正在形成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发展特色。而在各专业落实“1+X”制度的基础就是“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状况。从当前的现状看,虽然电信学院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和参加各类培训、大赛等双师素质有较大提高,但师资团队中真正具备丰富工程实践能力,堪称技能大师的双师型教师偏少。要争创优质校(或“中特高”),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力为行业企业培养德技并修、技艺精湛和全面发展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我们的专业应该成为相关行业的“大国工匠”的摇篮。达到这样的高度,单凭一个两个教师是不行的,需要我们建立一种专兼结合、理实一体、结构合理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同时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教学名师。

三、强化校企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虽然校企合作一直是我们非常强调并努力去做好的事情,但客观上由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积极性不高,呈现学校一头热的现象,而且知名高端企业更加重视重点本科大学,诸多原因造成我们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成效并不突出,特别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明显不足。从专业层面看,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首先要做到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输送急需的专业人才,取得企业的信任;其次人才培养质量(包括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要得到行业企业认可,能为企业所用;最后要让企业深切感受到校企联合培养,能节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能享受人力资源储备的红利,从而提高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在校企协同育人上,应进一步落实现有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现双主体育人。探索建立特色产业学院(校企命运共同体),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程教学、社会培训等方面实现校企真正融合。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技能节比赛现场

四、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深实践技能培养

《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在全国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开放共享,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水平。显然这里所提及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应该至少涵盖学校、企业等,能够满足学校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也能满足师生开展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同时能够满足行业、企业和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及资格鉴定。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单靠学校力量明显不够,需要引入企业和社会力量。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参与产教联盟、混合制等形式,将相关专业建设成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基地、企业员工培训基地,以此调动企业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动力和热情,形成良性循环。要把实训基地对学生技能提升效能、对社会及行业企业人员的培训数量及效果、完成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等指标纳入实训基地建设成效的评价体系,从技能培养数量和质量上对实训基地建设效果进行考核。

新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深层次改革已经明确部署,我们要把握历史机遇,全面加快专业改革及建设,力争成为“双高”院校,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乘改革之风 扬发展之帆谱写经管学院新篇章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杨柳谈职业教育改革

2019年1月24日新年伊始,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简称“职教20条”)仿若一阵春风吹来中国职业教育一派盎然生机。随后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简称“双高计划”)舞起高职强力发展的龙头。4月3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发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拟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释放政策红利,激励企业在深化产教融合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至此,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踏上新的征途,奏响了高质量提速发展的时代强音。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20年,其发展之快、其革新之势、其创新之丰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诚如“职教20条”所言,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同时科技和教育技术的自身发展迅猛,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转型发展期。这一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亟需回答几个长期困惑发展的基本问题: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什么?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是什么?现阶段如何深化职业教育发展? “职教20条”用1个新判断、3个转变、4个主攻方向、7个方面、20项举措对此一一做出回答,并且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和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为职业教育发展做了顶层设计。“双高计划”则进一步回答了“如何深化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国家以重点项目的方式扶持建设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每5年一个支持周期,为高职教育树立起发展标杆,并以“带头引领”—“典型示范”—“辐射推广”—“整体提升”的线路,规划出高职教育整体提质升级的实施蓝图。

经管学院技能节现场

毫无疑问,2019年将是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纪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机遇将与挑战并存。作为一名与中国职教共同成长的“职教人”,我深刻意识到改革从来都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只有把握机会、开拓进取才能成为“疾风中的劲草”。未来5年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我们经济管理学院争分夺秒、把握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在国家战略和学校发展规划蓝图下找准自身定位,做好自己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路线图,为此必须做到:

深入学习领会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新政策,做到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职教20条”有一系列新的提法和建设项目,深入学习和研讨 “职教20条”及其配套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将有助于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机遇,在职教改革的大势中谋时而动顺势而为。

把握教育根本任务,促进德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六个下功夫”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德育渗入到专业课教育中,财经商贸领域有其职业特有的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要探索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的途径,把职业精神的培养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

确定发展目标,制定任务实施线路图。经管学院成立于1984年,目前已建成以会计为核心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投资与理财为组群专业的财经商贸专业群。该专业群的核心专业2015年立项为湖北省特色专业,其他专业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亦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要把握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契机,争取把本专业群建设成为省内一流、业内认可、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专业群,要对照“双高计划”的十项改革发展任务,在深入分析自身优劣的基础上找差距、定举措、排进程,做出科学合理的专业群提升线路图。我们要用5-10年的时间专注于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和充分满足学生岗位及能力迁徙的迫切需求。

经济管理学院技能节比赛现场

把握工作重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局发展。通过研究“职教20条”一系列配套文件的高频词并结合学院的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学院改革于方方面面中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做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第一要进行教学体系改革,使“三教”(即教师、教材、教法)和课程建设满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第二要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我们要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定位高端产业,探索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第三要建成高水平实训基地,要在广泛调研和科学规划基础上,逐步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并使其发挥最大功能;第四要进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积极参加“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制度试点,促进书证融通;第五要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水平,同时让信息技术成为提升学院管理效能和水平的手段,发展“互联网+教育”以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第六要引入国家标准体系树立规范意识,标准化建设是国家职教改革的突破口,未来国家将针对职教办学、教学和培训三方面出台一系列标准体系,我们要研究学习这些标准并使其“本土化”;第七推进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合作,要做到既“走得出去”又“请得进来”,要积极参加国际职业教育服务和合作项目,在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有自己的经验和特色。

如果“改变”是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那么我们“经管人”必将不惧激流劲风,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品格,勇抓机遇,立足时代,在新的起点上迈向新征程、创造新辉煌。





上一条: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师生在2019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中再创佳绩


下一条:【大江网】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高质人才源于在校期间培养的“厚度”

打印】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