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云凤
教务处处长王炜的办公室,总是人来人往,电话铃声不断。财务处领导的身影刚消失在门外,桌上的电话就急促地响起。这边通话还未结束,那边教务处的老师已手持文件推门而入,等待汇报工作。
“好,好,那就这样定,我先处理这边。”王炜利落地放下听筒,目光迅速聚焦到电脑屏幕上,“这个项目,确认入库了吗?”话音未落,郭晶老师已拿着待签文件站在桌前。这样的场景,在教务处是常态,更是王炜工作节奏的真实写照。

王炜个人照片
“王处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段慧敏老师感慨道,“他任劳任怨,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当然是位年轻帅气的‘老黄牛’!”一旁的郭晶老师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在去年下半年国家“双高计划”申报的攻坚战中,“双高”建设办公室全员进入“战时状态”,周末几乎无休。“那段时间,周六组织‘双高’集中研讨,周日紧接着是社会考试,连轴转是家常便饭。”郭晶回忆道。作为负责人,王炜工作日几乎每晚九点后才离开办公室。
面对申报国家“双高”校这座“高山”,王炜深知其艰。他牵头构建制度框架、细化任务指标,精心设计出涵盖10大任务、42条举措的蓝图,并进一步分解为超100个量化指标与400余个质化指标,为申报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挑战不仅来自繁重的工作量,更有身体的极限考验。去年12月的一个周日,智能制造学院与物流学院同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业群论证。彼时,王炜正高烧39℃,但他没有请假,准时出现在会场。
“去会议室的路上,王处脸色苍白,步履虚浮,整个人都没精神。可一踏进会议室,他瞬间像换了个人,发言思路清晰、逻辑缜密,完全看不出病态。”郭晶说。随后的三天,他每天上午处理工作,中午抽空输液,下午继续奋战,硬是没耽误一件工作。
首轮国家“双高”校申报折戟的经历,让王炜和团队倍感压力。“正如校领导所言,别人已领先500米,我们尚在起点。要迎头赶上甚至超越,难度可想而知。”王炜坦言。然而,“再难也要上!”成了他不变的信念。他要求自己,也鼓舞团队:对待任何急难险重的任务,必须付出百分百努力,不仅要做完,更要做好,不留遗憾。“正是王处这种‘要做就做到最好’的态度,引领着我们坚定了必胜的信心。最终的成功,是对我们所有努力最好的回馈。”郭晶的话语中充满敬佩。
在教务处同事眼中,他是团队的“定心丸”。“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是王炜最鲜明的标签。每周部门例会,无论老师们汇报的事项多么细微琐碎,他总能精准把握,并提出切中肯綮的指导建议。段慧敏老师对此印象深刻:“有一次我需要做一个重要汇报PPT,王处直接搬了椅子坐我旁边,从框架构思到细节呈现,逐页和我推敲打磨。他对每件事都倾注了十二分的认真。”
王炜深知团队成长的重要性。他对团队每个人提出了“五个一”的成长要求:每人组织一次校级培训、上好一门课、做好一项课题研究、发表一篇论文、参与一项质量工程项目。“这些要求促使我们不断学习提升,受益良多。有成长,才有真正的进步。”段慧敏老师对此深表认同。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对同事的体恤。“双高申报攻坚阶段,周六经常开会集中讨论,周日又碰上社会考试。为了让我周末能休息一天,周日的社会考试,王处经常一个人默默扛下来。”郭晶说。这份关怀,周璇老师同样深有感触。在学校承办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尽管基础工作已由周璇等老师完成,王炜仍主动放弃周末,独自到校加班值守。
教务处副处长史婷总结道:“王炜处长自身能力卓越,尤其在政策落地和教学改革等关键领域,总能精准施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是我们的‘主心骨’。”
入党二十年,王炜始终将“忠诚、可靠、担当、实干”作为心中党员的标杆和毕生践行的信念。他用日复一日的埋头苦干诠释着责任的分量,用带病坚守的身影书写着奉献的执着,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彰显着实干的真谛,用对团队的严管厚爱,传递着引领的力量。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王炜以坚实的步伐,默默耕耘,笃行不怠,用行动谱写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担当实干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