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交院要闻 >> 正文

【职教改革】汽车学院院长龚福明、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杨海澜谈职教改革

日期:2019-05-16    作者:    编辑:主站内容     编号:审核:    来源:     点击: 244

以“双元”培养机制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汽车学院院长龚福明谈职教改革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由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从七个方面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了路线图,也为职教人指明了具体行动方向。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保障。“双师型”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和难点。据统计,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31.5%,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39.7%。但总体而言,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还不够充足。

“职教20条”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将更加看重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也将逐步制度化和科学化。

“双元制”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也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同样需要不断“充电”学习,校企“双元”教师培养机制是推进“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遵循着“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汽车学院以“双元”培养机制为抓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目前现有专任教师3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3人(其中7人为国家级考评员、8人为上汽通用培训讲师或铜级技师),“双师型”教师占比约70%。“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引入企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做好“请进来”。学院聘请湖北地区某汽车售后企业的

“全国交通技术能手”、高级技师唐海波担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楚天技能名师”,聘请“湖北省交通技术能手”、高级技师辛友平等15名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同时汽车学院注重从企业引进技术人员充实专任教师队伍,近10年来,学院先后从企业引进何细鹏、马硕等10名教师,占汽车学院专任教师的30%。

汽车学院学生技能实训

二是送进企业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做好“走出去”。依托上汽通用ASEP校企合作示范项目,汽车学院每年送出多名教师到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近5年来,汽车学院共送出12名教师到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接受培训和到其售后企业顶岗锻炼,其中5名教师取得上汽通用经销商汽车维修铜牌技师证书、7人取得汽车维修人员培训讲师资格。通过培训、顶岗实践和“传帮带”等方式,学院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

同时,依托与澳大利亚本迪戈坎培门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项目,汽车学院每年送出2—3名教师到澳大利亚接受培训,同时取得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资格证书(TAE)和汽车维修四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技术工人/监工)。目前,已有5名教师取得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资格证书(TAE),其中汽车维修四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技术工人/监工)培训和认证工作完成,即将取得相关证书。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国外教学与管理方面的方法和经验,在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同时,对于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有着积极意义。

我国“双师型”教师政策嬗变主要分为概念提出阶段(1995-1998年)、内涵深化阶段(1999-2009年)和系统培训阶段(2010年至今)。“职教20条”在教师准入、任用管理、队伍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诸多创新做法。具体到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以“双元”培养机制为抓手,充分调动企业的参与性,与企业共同从师资培养目标、标准、考核机制等方面搭建校企共建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改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分层多级学习《方案》,深入思考内涵、精心筹划、精准发力,研究职业教育改革举措。结合各学院实际做好《学院职业教育改革五年规划》,推动学院工作目标与改革创新要求精准对标,让“职教20条”在实践操作环节落小、落地、落实。

二是依托学科专业背景,从学院层面统筹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行动计划》。“职教20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就意味着,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技术技能要求。

例如澳大利亚实行的TAFE(澳大利亚政府直接领导下的技术和继续教育的简称)职业教育模式,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书(TAE)和相关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如担任汽车维修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工人)培训教师,必须具有汽车维修四级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技术工人/监工)。

根据学科专业,“量体裁衣”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明确规定初级、中级和高级所应该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通关”的形式层层递进,不断推进“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

汽车学院学生实训

三是走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办学模式。学院应该根据学科特色学院应该依托学科背景和专业特色,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元”培养机制方针。

通过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家、工程师及相关专业人员来校上课,工程师及相关专业人员来校培训教师,切实贯彻国家“劳动模范工匠大师进校园”政策;积极引进企业行业专业技能人才,加强学院“双师型”队伍建设,做好“请进来”。

通过校企深入合作,搭建校企共建培训基地,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具备行业标准的企业培训;另外,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员工培训,在进一步实现职业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实现校企“双赢”局面。

四是从学校层面完善教师队伍“固定岗+流动岗”资源配置新机制,遴选、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和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校企共同建立培训评价组织,培训效果要对接职业标准,针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进行考核、评价,以防止企业实践制度流于形式。

2019年是学校创建优质高职院校的决胜之年,是国家“职教20条”的开局之年。面对当前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应多措并举、多方兼顾,立足学校发展趋势,借力职教改革的东风,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新证书制度:深化改革中的机遇与挑战

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杨海澜谈职教改革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随即对该方案进行了解读,方案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举措:一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二是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三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四是建设多元办学格局;五是完善技术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政策;六是加强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价,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七是做好改革组织实施工作,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育者,本人感觉到职教20条的主导思想是深化改革,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发展,价值导向是强化服务,构成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好职教20条,需要深刻领会其中“新意”,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用新方略指导新实践。“深化改革”重点是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深化办学体制和职业培训改革,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督导评估制度以及决策咨询制度。

本人对职教20条中第二个方面,即“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即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部分内容较感兴趣。推行1+X证书制度的目的,不应是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之外,单独设立一个人才评价系统,而应是要通过职业技能等级的考评与认证,引导职业院校改革教育教学体系,改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拓宽和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岗位(群)能力要求,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涵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意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作为职教20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将在今年3月启动职教“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1+X证书制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新型证书,也是毕业生、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水平的证明,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定。1+X证书制度的核心,就是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能力,为生产服务一线提供大量的具备合格职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因此,1+X证书制度反映的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的程度。

首先,1+X证书制度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是体现就业能力,包括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素养,如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社交能力和领导能力等;二是体现工作能力,主要是具体职业的工作实践能力;三是体现创新创业能力,包括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及以职业技能为基础的创业发展能力。

智能制造学院学生技能实训

其次,1+X证书制度等于职业院校的人才供给能力。学校的人才供给能力不仅包括适应现实需求的人才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适应相关产业技术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1+X证书制度的推行,将为各类院校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提供有效的工具和途径。

职教改革中涉及的1+X证书制度,不论是在学校内部,还是在职教界,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点亮职教人兴奋点的同时,也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要明确与“双证书”核心区别。我国高职教育从2011年开始就明确提出“双证书”制度。仅从字面上看,“双证书”与“1+X证书”的区别在于,现在的“职业技能等级”与原来的“职业资格”表达不同。实际上,“双证书”与“1+X证书”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现在的“职业技能等级”与原来的“职业资格”表达不同;二是现在的提法明确表达了数量要求“X”,之前明确是“至少一种”。但是目前解读没有看出来核心区别。

其次,要明确证书谁来开发。我国现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证书制度的组成部分。其中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和开发,由人社部门具体工作职责。此次“1+X证书”中所强调的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教育部明确将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定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抽查、监督和评估,具体牵头部门、实施时间及操作步骤有待进一步明确。

智能制造学院学生技能实训

再次,如何保障政策落实。从目前的解读情况看,已经非常明确资格证书不得与学历挂钩,那么在试点期间做不做强制性要求,还是在未来全面铺开后都不做强制性要求,如果没有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考证的源动力何在,学生没有源动力,学校执行力和执行合法性何在。这个问题牵涉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需要厘清。

最后,证书的权威性也必须明确。权威性表现在证书含金量上。就目前看,绝大多数职校学生就业去向的中小微企业,学生有没有真材实料,能不能做事干活,是最重要的,至于获得什么样的职业等级,并不在意,而且证书的含金量也无从界定。

总之,1+X证书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试点做起,稳步推进。目前,各方已开始共同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坚持市场调节、育训结合、质量为上、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部分省份和部分学校,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部署启动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是一种新政策。不论新提法如何,职教人都应该有那份“淡泊”的定力,守好职教初心,让每个学生有料成才能出彩,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条:【荆楚网】综合技能展风采 职业教育促成才


下一条:学校代表到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题调研

打印】 【关闭

最新导读

热门文章